4月6日,“網紅經濟學家”任澤平再掀熱議,舉辦加盟東吳證券后首場報告會,并首談回歸資本市場原因。
東吳證券在蘇州博物館召開了以“讓知識更有價值,讓知識服務大眾”為主題的吳曉波頻道戰(zhàn)略合作簽約儀式,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做了題為《中國經濟展望》的報告,這也是任澤平博士加盟東吳證券后的首場報告會。
任澤平主要就以下三方面發(fā)表了看法,第一個是關于中國中長期的經濟發(fā)展趨勢,第二個是關于當前的經濟形勢,最后講中國現(xiàn)在面臨的四大矛盾以及應對。
未來最好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,我們正站在新周期的起點上
任澤平表示,中國這一輪改革分為三個階段:預期形成(2012-2015),落地攻堅以及陣痛期(2016-2018),紅利釋放期(2019以后)。
過去10年,中國經濟發(fā)生了一個非常明顯的變化,就是關于中國經濟增速下行,當時一派認為中國經濟還能高增長,另一派認為中國經濟增速換檔。從經濟史看,世界很多經濟體拒絕增速換檔,試圖通過放水刺激經濟重回高增長,最終掉入中等收入陷阱,只有大約10%的經濟體通過改革,從發(fā)展中經濟體邁向發(fā)達經濟體。
任澤平在2014年提出,新5%比舊8%好,5000點不是夢。他認為最重要的是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,通過改革實現(xiàn)5%的增長,比靠刺激維持8%的增長要好。
中國在抗擊疫情和恢復生產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,去年四季度,中國已經恢復了潛在增長率水平,2019年后,我們仍處于攻堅期,已經開始享受改革的紅利,當然這不意味著改革結束了。
任澤平總結,未來最好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,我們正站在新周期的起點上。過去10年,我們找到了中國問題的癥結,并且因為前期的一些調整,具備了非常強大的執(zhí)行力,這就是我們所處的環(huán)境背景。
2021年我們會面對全球經濟復蘇的共振,中國面臨的是輸入型通脹
2021年的重要特點就是,我們會面臨全球經濟復蘇的共振。任澤平表示,去年二季度中國經濟復蘇,今年,隨著疫苗的大規(guī)模接種,以及拜登3萬億美元的刺激計劃,我們會迎來全球的復蘇共振。
中國、美國、歐洲復蘇的階段不一樣,大家的政策組合也不一樣,中國正迎來廣義流動性的周期性拐點,中國正在回歸貨幣政策的正常化操作,以及在房地產等領域進行結構性的信用政策收緊。而歐美經濟剛剛從低谷走出來,現(xiàn)在還相當脆弱,對貨幣的放水和刺激仍然有很強烈的訴求。這就帶來了全球通脹預期,而“通脹預期”也將成為2021年短期宏觀經濟的主題詞。
本次全球的通脹,需求的恢復程度遠遠支撐不了如此高的通脹和廣義資產的泡沫化,其主要原因還是美元流動性的泛濫。
全球63%的外匯儲備是美元,美元增發(fā)稀釋了各個國家的外匯儲備,把美國的成本讓全世界分擔,但非儲備貨幣國家如果超發(fā)貨幣,實際上是居民的資產被稀釋了。這也是去年以來,股價漲、房價漲、大宗商品、包括黃金都在漲,比特幣連創(chuàng)新高的主要原因。
中國是非儲備貨幣國家,去年我們沒有超發(fā)貨幣,今年我們也沒必要急轉彎,而是貫徹貨幣政策正;。因為大宗商品是全球定價的,我們的PPI在往上走,工業(yè)品價格在往上走,但CPI并不高,因為我們貨幣政策正;,并且趕上了豬周期的下行區(qū)間,所以中國面臨的主要是輸入型通脹。
中國的經濟復蘇是K型復蘇,MMT可定能是宏觀經濟思想的一次大倒退
以前經濟復蘇可能是U型或者V型,即在經濟復蘇的背景下,大部分人的境況改善了;但現(xiàn)在是K型,一部分人改善,一部分變壞了。為什么會出現(xiàn)這種情況?那就要回到全球對貨幣的過度依賴問題上。
當前,全球的經濟狀況和宏觀政策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。有一年橋水達利歐到中國演講,他說美國現(xiàn)在的收入分配的差距,和大蕭條前很相近,根本原因是社會問題,或者說是收入分配問題,最終導致了逆全球化等思潮。
站在這個十字路口該怎么辦?現(xiàn)在經濟思想有兩派,一派是以中國為代表的,提升全要素生產力,推動貨幣政策正常化;另一派是現(xiàn)代貨幣理論(MMT),也就是說只要國家主權沒有問題,貨幣的發(fā)行可以無上限。換言之,就是政府的債務不應該存在上限。任澤平認為這可能是貨幣金融的一個創(chuàng)新,但可能是宏觀經濟思想的一次大倒退,很幸運,中國沒有選擇這條道路。
當前主要面臨三大矛盾,未來應以七大改革為突破口
第一大矛盾:中美貿易摩擦
中國的經濟規(guī)模已經是美國的70%,更重要的是我們還在以5%-6%的速度增長。中美貿易摩擦的本質是在位霸權國家遏制新興大國崛起,具有長期性和日益嚴峻性。我方最好的應對是以更大決心、更大勇氣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,堅定不移。
對此,我們要保持清醒冷靜和戰(zhàn)略定力。未來我們要高質量發(fā)展,就要創(chuàng)新驅動,我倡導新基建,短期有利于擴大需求,長期有助于培育新經濟,打造中國經濟的新引擎。
新基建包括5G基建、大數(shù)據(jù)中心、人工智能、新能源汽車、充電樁等科技領域的基礎設施;教育、醫(yī)療等民生領域的基礎設施;以及營商環(huán)境、服務業(yè)開放、多層次資本市場等制度領域的基礎設施。
第二大矛盾:加速到來的老齡化
中國將面臨加速到來的老齡化,這將是未來中國內部最大的灰犀牛。中國的老齡化不是像歐美那樣慢慢到來,而是在未來5-10年撲面而來,我們將面臨未富先老。中國人口老齡化的規(guī)模和速度前所未有,將導致勞動力成本上升,撫養(yǎng)負擔加重,社會失去活力,應對老齡化、少子化挑戰(zhàn),要盡快放開生育。
第三大矛盾:中國最堅硬的泡沫——房地產
房地產市場運行符合“長期看人口、中期看土地、短期看金融”的框架。住房制度決定房地產市場。根據(jù)我們對國際經驗的研究,中國房地產長期穩(wěn)定的關鍵是人地掛鉤、金融穩(wěn)定。過去人往大的城市圈積聚,但土地指標沒有跟上,導致人地錯配。
未來我們要以7大改革為突破口:1、大力推進“新基建”,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;2、加快推進以城市群、都市圈為主導的新型城市化;3、盡快全面放開并鼓勵生育;4、打通資本市場與科技創(chuàng)新的“雙循環(huán)”;5、大規(guī)模減稅降費;6、以中美貿易摩擦為契機,大力推進對內對外開放;7、確立新的長期立國戰(zhàn)略——新戰(zhàn)略。
我們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,同時我們也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機遇。未來最好的投資機遇就在中國。